卡介苗接種技巧與醫護人員的專業操作重點如下:

1. 疫苗性質與接種劑量
卡介苗為活性減毒疫苗,主要用於預防幼童結核性腦膜炎及散發性結核病。接種劑量通常為0.1cc(含卡介菌0.05mg),採用皮內注射方式,注射部位多選擇上臂外側三角肌中部略下處。

2. 接種對象與禁忌

  • 適用於出生3個月內的嬰兒或結核菌素測驗(TST)陰性的兒童。
  • 不適合接種者包括:發燒、嚴重急性症狀、呼吸窘迫、自體免疫功能不全、體重低於2500公克的新生兒、疑似結核病患者、嚴重濕疹、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患者、HIV感染者等。
  • 接種前應評估是否有家族免疫缺陷史,母親若為愛滋病毒感染者,嬰兒應先追蹤確認未感染後再接種。

3. 專業操作技巧

  • 接種時需將疫苗充分混勻,使用皮內注射技術,注射時針頭應平行於皮膚,注射後皮膚會形成一個小隆起(膨包),表示注射成功。
  • 醫護人員應熟悉最新的接種技術,並透過專業訓練影片或課程提升操作正確性,避免注射過深或過淺,確保疫苗效果及減少副作用。

4. 接種後注意事項

  • 接種後1至2週,接種部位會出現紅色小結節,約4-6週形成膿瘍或潰爛,約2至3個月自動癒合並留疤痕。
  • 不可擠壓、包紮或擦藥,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即可。
  • 若出現側腋淋巴腺腫大或嚴重感染症狀,應立即就醫。

5. 醫護人員專業角色

  • 除了正確注射技術外,醫護人員需評估接種適應症與禁忌,並向家長說明接種後可能反應與照護方式。
  • 透過教育與示範,提升家長對卡介苗的認識與信心,促進疫苗接種率。

綜合以上,卡介苗的接種需由具備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執行,嚴格遵守皮內注射技術與接種禁忌,並做好接種後的觀察與衛教,確保疫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