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盆後宮縮與子宮頸變化主要是指胎兒頭部進入骨盆腔後,子宮開始有規律的收縮,促使子宮頸逐漸變化,為分娩做準備的過程。
-
入盆是指胎兒頭部下降進入骨盆腔,胎頭會進一步俯屈,使胎頭的最小徑線適應產道,有利於繼續下降。
-
宮縮在入盆後開始變得有規律且有節律性,這種陣發性收縮會使子宮頸管逐漸變短、變薄,直到消失。宮縮的強度和頻率會隨著產程進展而增加,從最初約30秒持續時間,間歇期約5-6分鐘,逐漸變成持續約60秒,間歇期縮短至1-2分鐘。
-
子宮頸變化包括:
- 子宮頸管消失:臨產前子宮頸管長約2-3公分,宮縮牽拉子宮頸內口及周圍韌帶,使子宮頸管形成漏斗狀,逐漸短縮直至消失。初產婦通常是子宮頸管先消失,宮口後擴張;經產婦則多同時進行。
- 宮口擴張:隨著子宮頸管消失,宮口逐漸擴張,直到完全開放約10公分,標誌著第一產程結束,第二產程開始。
-
宮縮的規律性和強度是臨產的重要指標,宮縮促使胎兒下降並推動分娩過程,孕婦會感受到腰酸、腹部下墜感及疼痛。
總結來說,入盆後的宮縮是推動胎兒下降和子宮頸變化的關鍵力量,宮縮使子宮頸管變短、變薄並逐漸擴張,最終達到完全開放,為胎兒娩出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