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媒體素養教育的發展與實施,主要聚焦於培養幼兒對媒體訊息的認知與判讀能力,並強調以幼兒為主體,促進其主動且批判性的媒體使用態度。以下是相關發展與實施的重點參考:

1. 媒體素養教育的內涵與目標

  • 媒體種類辨識:教導幼兒認識不同媒體形式及其特質,了解各種節目如何影響觀眾。
  • 媒介再現思考:引導幼兒理解媒體所建構的「真實」與價值觀,辨別媒體內容是否客觀、公平,並與生活經驗做比較。
  • 媒介語法理解:學習媒體所使用的語言、符號、圖像等表達技巧,並鼓勵幼兒動手製作媒體內容,增強實作能力。

2. 教育設計原則

  • 由於幼兒尚未具備後設思考能力,課程設計以簡單明確的目標為主,例如:
    • 認識不同的電視媒體型態
    • 瞭解媒體中性別刻板印象的多樣呈現
    • 知道媒體內容是建構出的真實,而非絕對事實。

3. 教學方法與實施策略

  • 透過故事書、影片等媒體素材,直接與幼兒討論媒體議題,如節目偏好、媒體對身心的影響、真實與虛幻的區辨。
  • 強調幼兒作為主動閱聽人的角色,培養其選擇節目的偏好與使用媒體的限制意識。
  • 鼓勵幼兒探究媒體內容,並嘗試製作自己的媒體作品,增強媒體識讀與創作能力。

4. 政策與支持

  • 教育部推動媒體素養教育政策,鼓勵媒體製播優良媒體素養節目,並實施電視節目分級制度,保護兒童免受不當媒體內容影響。
  • 這些政策有助於創造安全且適合幼兒的媒體環境,並為幼兒媒體素養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5. 教材與教案發展

  • 相關研究與實務發展出適合大班幼兒的媒體素養教育教材與教案,並以實際事件與可操作的教學活動為主,方便教師依需求引導幼兒進行媒體素養學習。

綜合以上,幼兒園媒體素養教育的發展與實施,強調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透過多元媒體素材與互動教學,培養幼兒辨識媒體訊息、理解媒體建構的真實性及主動使用媒體的能力,並在政策支持下逐步推廣與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