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母合約簽訂時,法律保障與雙方權利義務主要涵蓋以下幾個重點:
1. 雙方身份確認與合約效力
- 委託人(家長)與保母雙方應核對身份證及戶籍資料,以確認雙方及受托孩童的身份,避免發生棄嬰或竊嬰等事件。
- 若委託人未滿20歲且未婚,必須取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合約才具法律效力。
2. 保母的法律責任與賠償義務
- 保母有保護孩童安全的責任,若因保母故意或過失導致孩童受傷或死亡,保母須負擔違約及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責任。
- 賠償範圍包括醫藥費、看護費、交通費、因傷害造成的勞動能力喪失或生活需要增加的損失,以及精神慰藉金(孩童死亡時)。
- 兒童福利主管機關可獨立提出告訴,不受家長是否提告的限制。
3. 合約內容與雙方權利義務
- 合約(或稱合作書)內容應明確約定雙方權利義務,並可依實際需求增修,未使用條款應刪除或標示不適用。
- 保母應每日記錄孩童狀況並提供給委託人,確保資訊透明。
- 委託人應確保對孩童有親權或監護權,若關係有變動須立即通知保母。
- 保母應注意個人資料保護,不得外洩。
4. 保母資格與安全保障
- 委託人可要求保母提供良民證(無犯罪紀錄證明)及三個月內健康檢查證明,以保障孩童安全及照顧品質。
- 保母若有家庭暴力等犯罪紀錄,可能被主管機關限制提供托育服務。
5. 合約簽訂注意事項
- 簽約時最好由雙方本人親自簽名,簽名證明力大於蓋章。
- 合約可作為日後爭議時的參考依據,避免約定事項遺忘或誤解。
綜合以上,保母合約的法律保障主要在於明確雙方身份、責任與義務,並透過合約保障孩童安全與雙方權益。保母須承擔因過失造成孩童損害的賠償責任,委託人則需確保合法監護權並配合保母工作。雙方應審慎簽訂合約,並保留完整紀錄以備日後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