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胎兒體重及產前監測方法主要依賴超音波生物測量與臨床檢查,具體如下:

胎兒體重評估方法

  1. 超音波生物測量(Fetal Biometry)
    醫師會利用超音波測量胎兒多個關鍵部位的尺寸,並綜合這些數據估算胎兒體重,主要包括:

    • 雙頂骨間直徑(BPD):測量胎兒頭部兩側頂骨間的距離。
    • 頭圍(HC):測量胎兒頭部的周長。
    • 腹圍(AC):測量胎兒腹部的周長,對評估胎兒營養狀況及胎盤功能尤為重要。
    • 股骨長度(FL):測量胎兒大腿骨的長度,反映骨骼發育狀況。

    這些測量數據會被用來計算胎兒體重,並與胎齡對照,判斷胎兒是否在正常生長範圍內。

  2. 子宮底高度測量
    透過量測子宮底(子宮最上方)到恥骨聯合的距離,粗略推估胎兒大小及生長情況。此方法簡便但誤差較大,常用於無法進行超音波時的初步評估。

產前監測方法

  • 定期超音波檢查
    透過超音波追蹤胎兒生長曲線,檢查胎兒體重、器官發育及羊水量,評估胎兒健康狀況。
  • 胎心監測
    利用胎心監測儀(如無痛監測)觀察胎兒心跳變化,評估胎兒在子宮內的氧氣供應及壓力狀況。
  • 母體臨床檢查
    包括血壓、尿液檢查、血糖等,監控孕婦健康,間接保障胎兒安全。
  • 胎動計數
    孕婦自我監測胎動頻率,異常減少時需及時就醫。

綜合以上方法,醫師能有效評估胎兒體重及生長狀況,及早發現異常(如胎兒生長受限或過大),以便做出適當的產前管理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