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奶嘴確實可能造成上顎骨外凸及前牙開咬(暴牙)等咬合問題。

根據多方資料,長期吸奶嘴會導致以下狀況:

  • 上顎牙弓變窄且呈現「V」字形,而下顎牙弓仍為正常的「U」字形,造成上下牙弓不對稱,容易導致後牙錯咬。
  • 吸吮奶嘴時,舌頭會往門牙前端推擠並頂住上顎骨,長期下來會使上顎骨外凸,造成前牙開咬,導致咬合不正。
  • 臉頰兩側肌肉過度用力,也會影響上顎牙弓的寬度和形狀,進一步影響牙齒排列。
  • 若持續使用奶嘴至4、5歲以上,骨骼變形可能變成永久性,6歲以後需要矯正的機會大增。
  • 吸奶嘴習慣若不戒除,會造成上顎無力、嘴唇無法緊閉,容易出現嘟嘴、暴牙等問題。

戒除建議與矯正時機:

  • 一般建議1至2歲開始戒除奶嘴,3歲前最好完全戒斷,以避免影響齒顎發育。
  • 若已出現上顎牙弓過窄、後牙錯咬或下巴歪斜等問題,應及早由兒童牙科專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早期矯正。
  • 戒除奶嘴後,部分因吸吮造成的顎骨變形有機會逐漸恢復,但若習慣持續過久,骨骼變形可能較難逆轉。

總結來說,長期吸奶嘴確實會增加上顎骨外凸、前牙開咬及咬合不正的風險,且影響程度與使用時間長短、頻率及吸吮力道有關。家長應注意孩子吸奶嘴的習慣,並在適當時機協助戒除,必要時尋求牙科專業評估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