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的疼痛管理與復健運動指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疼痛管理方法:
- 物理治療:利用熱敷、冰敷、電療、超音波、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等方式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腳底肌肉緊繃,減輕疼痛與發炎。
- 藥物治療:口服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約兩週,若疼痛嚴重可考慮局部類固醇注射。
- 增生治療與震波治療:透過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刺激筋膜修復,或利用體外震波促進組織癒合,減輕疼痛。
- 自我照顧: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走路,穿著合適鞋子,控制體重,改變不良步態習慣,並進行足部伸展及按摩。
復健運動指導:
- 足底筋膜及小腿肌肉伸展:如靠牆小腿伸展(Wall Calf Stretch),伸展跟腱及腿後肌,減少筋膜張力。
- 步態矯正:物理治療師分析步態,指導改善不良步態(如過度內旋),減輕足底筋膜壓力。
- 核心肌群訓練:強化核心肌群以維持身體穩定性,間接減輕下肢負擔。
- 徒手治療與軟組織鬆動:針對筋膜及肌肉緊繃進行鬆動術,釋放激痛點,減輕牽涉痛。
- 逐步恢復運動計劃:從低強度、低衝擊運動開始,逐漸增加強度與時間,並監測疼痛反應,適合運動員或活動量較大者。
建議復健運動範例(每個動作停留約30秒,每回5次,一天3回):
- 跟腱及腿後肌伸展:前腳彎曲、後腳伸直,感覺小腿後側拉緊。
- 足底筋膜伸展:坐姿時用手拉腳趾向上,伸展腳底筋膜。
整體治療過程中,物理治療師會持續評估患者狀況,調整治療方案,並教導自我保健方法,幫助患者積極參與康復,預防復發。
以上方法結合專業治療與自我管理,有助於有效緩解足底筋膜炎疼痛,促進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