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的成因與症狀解析如下:

成因

足底筋膜炎主要是因為足底筋膜過度使用,導致筋膜纖維出現微細撕裂傷,進而發炎。這種過度使用可能來自長時間站立、走路、跑步或其他足部負荷過重的活動。此外,以下因素也會增加罹患風險:

  • 腳型異常:如高足弓或扁平足,會影響足底的吸震功能,使壓力不均,增加筋膜負擔。
  • 體重過重:增加足底筋膜的壓力。
  • 穿著不當鞋子:如鞋底過硬或常穿高跟鞋,減少足底的緩衝效果。
  • 年齡退化:老年人足底脂肪墊萎縮,緩衝能力降低。
  • 運動訓練不當:運動員因訓練量過大或不當,造成足底脂肪墊變薄,增加摩擦與發炎。

症狀

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狀包括:

  • 足跟中央偏內側疼痛,尤其是跟骨前方筋膜起始處最明顯。
  • 晨起下床第一步疼痛最劇烈,因為睡眠時足底筋膜收縮緊繃,突然伸展時引發疼痛,活動一段時間後疼痛會稍緩解,但走久了又會加劇。
  • 久站或長時間行走後腳底疼痛,休息後疼痛可能暫時消失,但再次踩地時疼痛復發。
  • 嚴重時,走路會感覺腳跟像被針刺般疼痛,影響日常生活與運動。

總結來說,足底筋膜炎是因足底筋膜反覆受力過度、微損傷及發炎所致,常見於中年人及長時間站立、走路者,症狀以足跟疼痛、晨起痛感最明顯為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