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對托嬰中心虐童事件的處理與監管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面向:

1. 監視設備與稽查機制
托嬰中心自2020年(109年)起全面無死角裝設監視器,並且每3至6個月會有1至2次無預警訪視稽查,回放監視器畫面以確認是否有虐童或超收問題,並檢視相關管理是否符合規定。此外,有呼籲要求所有托育機構必須裝設監視錄影設備,並將影像上傳至主管機關指定的雲端平台保存至少30天,以杜絕無法取得影像證據的情況。

2. 通報與查詢機制
政府設有「不當對待兒少裁罰全公開」的查詢專區,家長可查詢托嬰中心及教保服務機構是否有違法紀錄,以及相關人員是否有不當行為的裁罰結果。同時,若發現兒少受虐或遭遇性騷擾,家長及社會大眾可透過通報專區進行通報,政府會依規定展開調查。

3. 虐童事件處理流程
地方政府(直轄市、縣市政府)在接獲托嬰中心疑似虐待案件後,會依情節輕重要求托嬰中心負責人召開家長說明會或通知該班家長,說明事件處理情形與應對措施。主管機關也會了解家長需求,協助轉托及退費事宜,並擬訂輔導處遇計畫,邀請兒童家長參與,連結諮商、醫療及法律等相關輔導資源。

4. 政策建議與改進方向
有專家與立法者建議應放寬合法核備人員代位協助管理機制,以便在突發狀況下能及時接觸孩子,避免因停職導致師生比不符而影響照顧品質。此外,應免罰吹哨人及配合調查者,避免無辜人員受牽連。也有呼籲應加強兒虐事件的反應速度,避免加害者有機會處理或毀損重要證據,並建議在孩子有外傷跡象時,應儘速協助家長報警提告,由檢警介入並依法扣押證據。

綜合以上,政府對托嬰中心虐童事件的監管政策強調監視設備的全面裝設與稽查、透明的通報與查詢機制、嚴謹的事件處理流程,以及持續修正法規以強化保護措施,以保障兒童安全與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