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大便出現血絲,常見原因包括肛裂、食物蛋白過敏或腸胃炎等,家庭照護與醫療建議如下:
家庭照護建議
- 觀察大便狀況:記錄大便的次數、形狀、顏色與氣味,若大便稀且帶血絲,需特別注意。
- 補充水分:確保寶寶有足夠水分攝取,避免脫水。
- 勤換尿布並保持清潔:使用屁屁膏預防尿布疹,避免因刺激加重肛門不適。
- 餵食調整:
- 母乳寶寶不需減少母乳量,但媽媽可嘗試限制飲食中的牛奶蛋白,觀察寶寶症狀是否改善。
- 配方奶寶寶可考慮改用水解蛋白奶粉,降低牛奶蛋白致敏性,減少腸道發炎。
- 避免便秘:若寶寶有便秘,可能導致肛裂出血,應適當調整飲食與排便習慣,避免大便過硬。
何時就醫
- 大便持續有血絲或黏液,尤其伴隨腹瀉、發燒、脫水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 血便反覆出現且無改善,需由小兒科醫師進一步診斷,排除病毒性腸胃炎或食物蛋白過敏等原因。
- 若大便中有大量鮮血或黑便,需緊急就醫。
醫療建議
- 醫師可能會建議媽媽限制飲食中的牛奶蛋白,或改用水解蛋白配方奶。
- 若症狀輕微且媽媽願意繼續哺乳,持續限制牛奶蛋白攝取也可觀察改善。
- 針對肛裂造成的血便,醫師會建議改善排便習慣,避免便秘,必要時使用軟便劑。
總結來說,寶寶大便帶血絲時,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狀況並適當調整餵食方式,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盡速就醫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