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大便出現血絲,與消化道出血的位置有密切關聯,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
肛裂(肛門裂傷):這是寶寶血便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通常因便秘導致大便過硬,排便時肛門裂傷,造成鮮紅色血絲混雜在大便中。這種出血屬於下消化道末端(肛門口附近)出血,血色鮮紅且量少。
-
細菌性腸炎(如沙門氏菌感染):感染會破壞小腸或大腸黏膜,導致大便帶有黏液及血絲,血色可能較鮮紅或帶黏液。這屬於下消化道中段或末端的出血,常伴隨腹痛、腹瀉、發燒等症狀。
-
牛奶蛋白過敏:新生兒腸胃黏膜尚未成熟,對牛奶蛋白過敏可能引起腸道慢性發炎,導致大便帶血絲,通常血色鮮紅。
-
上消化道出血:若出血位置在食道、胃或十二指腸(上消化道),大便顏色多呈暗黑色(柏油狀),因血液經過腸道消化變色。寶寶若大便帶暗黑色,需高度警覺上消化道出血。
-
下消化道出血:若出血位置在小腸末端、大腸或直腸,血色多為鮮紅或暗紅色,血量及混合情況視病因而異。
總結來說,寶寶大便中鮮紅色血絲多半來自下消化道末端(如肛裂)或腸道黏膜炎症(如細菌性腸炎、過敏),而大便呈暗黑色則提示上消化道出血。若寶寶大便帶血絲,尤其是伴隨黏液、腹痛、發燒或新生兒(3個月內),應立即就醫檢查,以確定出血位置及原因,避免嚴重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