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異位性皮膚炎流汗後紅腫癢的護理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保持涼爽與乾燥:夏季氣候潮濕悶熱,容易使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流汗後皮膚紅腫、搔癢加劇。建議保持居家環境乾燥通風,室溫控制在24度以下,並避免過熱。

  • 流汗後立即清潔與換衣:流汗後應盡快用溫水沖澡,清除汗液和皮膚表面刺激物,並換上乾淨、透氣的內衣,避免汗水長時間刺激皮膚。

  • 穿著透氣寬鬆衣物:選擇輕便、透氣、寬鬆的棉質或絲質衣物,避免毛料或合成纖維,減少皮膚摩擦與悶熱感。

  • 使用適合的保濕產品:夏季應選擇質地較清爽的水狀乳液,避免使用過於油膩的乳霜,以維持皮膚屏障功能並減少刺激。

  • 避免刺激物與誘因:避免接觸香精、清潔劑等刺激性物質,避免食用辛辣、海鮮、酒等可能誘發搔癢的食物。

  • 緩解搔癢方法:避免搔抓,可用輕拍、按摩或冰敷來緩解癢感,並保持指甲修剪整齊以防抓破皮膚。

  • 濕敷療法:嚴重搔癢時可採用「浸、塗、濕、乾」的濕敷療法,幫助舒緩乾癢肌膚。

  • 避免長時間泡澡及水溫過熱:洗澡時水溫應控制在36-38度,避免過熱及長時間浸泡,以免皮膚屏障受損。

綜合以上,夏天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應重點在於保持皮膚涼爽乾燥、即時清潔汗水、穿著透氣衣物及適當保濕,並避免搔抓及刺激物,以減少紅腫癢的發生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