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上學對青少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睡眠不足問題上,這對他們的健康、學業表現及情緒調節均有負面影響。
-
生理時鐘與睡眠需求的變化
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時鐘會向後延遲約2小時,意味著他們自然的清醒時間比成人晚,通常晚上11點左右才能入睡,早上7點起床等同於成人凌晨5點起床,造成嚴重的睡眠不足。此外,青少年需要的睡眠時間比成人更長,約8.5至9.5小時,但早起上學使他們無法達到這個需求。 -
睡眠不足的普遍現象
研究顯示,約45%的高中生平日入睡時間在午夜12點以後,而91%的高中生需在6:30起床,導致平日睡眠時間僅有5至7小時,遠低於建議的睡眠時數,且多數青少年需在假日補眠。 -
對學業表現的影響
早起上學導致睡眠不足,會降低青少年的專注力與學習效率。研究發現,晚點上學(如上午10點開始)能顯著提升學業成績,學生考試成績和出勤率均有改善,且早上8點前上課的學生出勤率比晚上課的低約10%,學業成績也較差。 -
對情緒與自我控制的影響
睡眠不足不僅影響學業,還會損害青少年的情緒調節能力與自我控制,進一步影響心理健康,這對正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尤為不利。 -
慢性睡眠剝奪的問題
由於功課、課後活動及早起上學等因素,青少年常處於慢性睡眠剝奪狀態,這種長期睡眠不足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身心發展。
綜合以上,早起上學時間過早與青少年的生理時鐘不符,導致普遍睡眠不足,進而影響健康、學業及情緒,專家建議將上學時間延後至8點半以後,以保障青少年的充足睡眠和整體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