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夜間遺尿)與孩子的睡眠深度及膀胱感知能力密切相關,主要可從以下幾個面向來探討:

1. 睡眠深度與尿床的關係

  • 睡眠過深是尿床常見原因之一。當孩子處於深度睡眠時,膀胱漲尿的感覺無法有效傳達到大腦,孩子無法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喚醒去排尿,導致尿床發生。
  • 這類孩子常被家長形容為「熟睡者」,難以叫醒,但睡眠品質其實並不理想,常伴隨睡眠片段化及週期性肢體抽動,這些睡眠障礙可能影響他們對膀胱刺激的覺醒能力。

2. 膀胱感知能力與功能障礙

  • 尿床兒童在睡眠期間膀胱的逼尿肌收縮頻率較高,但他們無法抑制這些收縮,導致膀胱在夜間容量降低,顯示存在潛在的膀胱儲存功能障礙。
  • 膀胱容量較小或尿量過多(如睡前喝太多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也會使膀胱過度充盈,增加尿床風險。

3. 其他相關因素

  • 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會增加夜間尿量,導致膀胱更容易充滿,並可能影響孩子的覺醒閾值,使其更難因膀胱充盈而醒來。
  • 神經發育遲緩也可能影響膀胱感知和排尿控制,導致尿床。

總結

尿床孩子的睡眠深度通常較深,導致膀胱充盈時無法有效喚醒,且膀胱本身可能存在儲存功能障礙或逼尿肌控制不佳,這些因素共同造成夜間遺尿。此外,睡眠品質不佳及相關疾病(如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會加重尿床情況。治療上除了調整睡前飲水量外,針對睡眠障礙和膀胱功能問題的評估與介入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