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副作用與風險評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生理副作用
- 體重變化:部分女性長期服用避孕藥後可能會有發胖的情形,但可透過飲食控制與運動來避免。
- 頭痛與偏頭痛:少數人服用後偏頭痛可能改善,但嚴重偏頭痛患者需謹慎使用。
- 不規則陰道出血、乳房腫脹、噁心、情緒波動:這些是常見且通常輕微的副作用,多數在服藥初期數月後會消失。
2. 生育影響
- 短暫影響排卵:長期服用避孕藥會抑制排卵,停藥後卵巢需要時間恢復正常功能,建議有懷孕計畫者提前半年停藥,若排卵恢復較慢,可尋求醫師協助。
- 不會造成永久不孕:一般而言,避孕藥不會導致永久不孕,但需注意恢復期。
3. 心理健康影響
- 憂鬱與焦慮風險增加:特別是青少年及長期使用者,口服避孕藥與憂鬱症、焦慮、自殺意念有相關性,青春期使用者憂鬱風險增加約71%。
- 情緒波動:部分使用者報告情緒不穩、易怒、嗜睡等症狀。
4. 罕見但嚴重的風險
- 血栓形成:服用避孕藥會增加血栓塞風險,雖然罕見,但若出現腿部疼痛紅腫、胸痛、呼吸困難、視力喪失、劇烈頭痛等症狀,需立即就醫。
- 乳癌風險:有研究指出長期使用避孕藥者可能成為乳癌高危險族群,建議服藥期間定期乳房自我檢查及醫師追蹤。
5. 使用建議
- 定期醫師評估:建議每年由信任的婦科醫師評估服藥情況,不宜自行長期持續服用。
- 停藥計畫:有懷孕需求者應提前停藥並給予身體恢復時間。
總結來說,長期服用避孕藥在多數情況下是安全的,但需注意可能的副作用與罕見風險,尤其是心理健康與血栓風險,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並定期追蹤。若有不適症狀或計畫懷孕,應及時與醫療專業人員討論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