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手的行為與「口腔期」密切相關,是嬰兒發展中的自然階段,主要用來探索世界與自我認知。

寶寶吃手的發展階段

寶寶吃手通常在出生後幾個月內開始,並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 第1階段(0-12個月,尤其1歲前)

    • 寶寶透過吸吮手指來獲得滿足感,這是口腔期的典型行為。
    • 透過口腔刺激,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和周遭環境。
    • 建議家長可提供安全的奶嘴或玩具,幫助寶寶滿足口慾,同時保持衛生與安全。
  2. 第2階段(1歲至2歲半)

    • 寶寶進入快速成長期,若仍頻繁吸手指,可能影響語言發展、口腔肌肉功能及情緒調節能力。
    • 家長應開始以簡單溝通方式引導寶寶逐步減少吃手習慣。
  3. 第3階段(2歲半至3歲左右)

    • 透過溝通和行為引導,幫助寶寶完全戒除吃手習慣,促進健康發展。

口腔期的定義與特徵

  • 口腔期(口慾期)是嬰兒發展的重要階段,通常從出生開始到18個月左右。
  • 嬰兒主要透過口腔探索世界,是認識環境和自我的重要方式。
  • 口腔期可細分為三個階段:
年齡範圍 發展特徵
0-6個月 透過吸吮探索世界
6-12個月 開始咬東西,探索食物質地味道
12-18個月 逐漸用其他感官探索,口腔期減少
  • 口腔期的行為如吸吮手指,是寶寶自我安撫和探索的重要方式。

寶寶吃手的生理基礎

  • 寶寶在母體內約28週時即具備「吸吮反射」,出生後2-3個月開始能控制手指放入口中。
  • 吃手是寶寶大腦發展的自然現象,從整隻手到幾根手指,再到靈巧吸吮一根手指,代表寶寶動作協調能力的進步。

總結:寶寶吃手是口腔期的正常行為,幫助他們認識自我與環境,家長可依不同發展階段適時提供安全替代品並引導,避免影響口腔及語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