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脂漏性皮膚炎乳痂之間的區別與聯繫主要如下:

項目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 乳痂(Cradle Cap)
定義 一種嬰兒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紅斑、油膩且脫屑。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在頭皮上的典型表現,是厚厚的黃油狀或黃褐色油性皮屑。
症狀 臉部、頭皮、眉毛、耳內、耳後、脖子皺摺、腋下、臀部股溝等處出現紅斑、油膩、脫屑,可能有輕微紅腫。 頭皮上形成厚厚的油膩黃色或黃褐色皮屑,質地偏硬,堆疊後會脫落。
形成原因 皮脂腺分泌過多,提供皮屑芽孢菌與黴菌(Malassezia)生長的環境,導致發炎反應。 是脂漏性皮膚炎在頭皮部位的表現,因皮脂與脫落角質混合形成油膩硬痂。
發生時間 多在出生後2週至3個月內出現,1歲後多數自然消退。 同脂漏性皮膚炎,常見於出生後2週至3個月內,隨脂漏性皮膚炎改善而消退。
影響範圍 除頭皮外,還可能影響臉部、耳後、脖子、腋下、臀部等皮膚皺摺處。 主要集中在頭皮部位,偶爾延伸至眉毛、耳後等處。
治療與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乾燥,輕度者無需特別治療,嚴重者可用嬰兒油軟化皮屑後輕輕去除。 用溫水清洗,必要時用嬰兒油軟化皮屑,避免用力剝除以免刺激皮膚。
是否會癢 通常不會讓寶寶感覺癢,也不影響睡眠或進食。 同脂漏性皮膚炎,通常不會引起癢感。

聯繫與總結:
乳痂是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在頭皮上的典型表現,是由過多皮脂和角質堆積形成的油膩黃色皮屑。脂漏性皮膚炎則是一種更廣泛的皮膚炎症狀態,除了頭皮外,還會影響臉部及身體其他皮膚皺摺處。兩者在成因、發生時間及自然消退的趨勢上是一致的,乳痂可視為脂漏性皮膚炎的局部表現。

因此,乳痂並非獨立疾病,而是脂漏性皮膚炎在嬰兒頭皮上的一種典型症狀,兩者在臨床上常被一併討論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