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頸與寶寶頭型扁平的關聯
斜頸(肌肉性斜頸)是指嬰兒頸部的胸鎖乳突肌因纖維化或縮短,導致頭部習慣性向一側傾斜或轉向,這種姿勢不對稱會使寶寶頭部長時間受壓在同一側,造成該側後腦勺扁平,另一側則可能相對突出,形成頭型不對稱或扁平頭(plagiocephaly)。
具體來說,斜頸會使寶寶頭部常向一側轉動,導致該側後腦勺因持續受壓而扁平,臉部也可能出現大小不對稱,耳朵高度不一。這種頭型扁平多因寶寶習慣仰睡且頭部長期壓迫同一側所致。
治療方法
-
早期治療黃金期
斜頸的治療黃金期為出生後3至6個月內,此時頸部肌肉較柔軟,治療效果最佳。 -
物理治療與誘導
- 透過物理治療,幫助伸展及放鬆受影響的胸鎖乳突肌。
- 家長應多誘導寶寶看向非慣用側,避免頭部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 餵奶和睡眠時,讓寶寶交替換邊睡,避免頭型固定受壓,促進頭型對稱發展。
-
頭盔矯正
對於頭型扁平較嚴重的嬰兒,尤其3個月大至18個月大之間,可使用專門設計的頭盔進行矯正。頭盔能減少扁平部位的壓力,促使頭部突出部位生長,改善頭型不對稱。研究顯示,多數接受頭盔矯正的嬰兒都有明顯改善。
總結
斜頸會導致寶寶頭部長期偏向一側,造成頭型扁平及臉部不對稱。治療重點在於早期發現與介入,包括物理治療、誘導寶寶轉頭及換邊睡,必要時使用頭盔矯正。把握3至6個月的黃金期,能有效改善斜頸及相關頭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