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薪家庭育兒支出與存款能力的實際案例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月薪11萬3千元的中部家庭

一對夫妻月薪分別為6萬元和5萬3千元,育有一名即將滿3歲的女兒。他們的固定支出包括台中租屋9,100元、水電費800元、車貸13,500元、汽車保險分期1,500元。女兒就讀私立雙語學校,月費5,500元由夫妻平均分擔,兩人每月各存4,000元作為女兒升小班的註冊費。

這個案例反映出一個關鍵問題:私立雙語幼稚園除了月費,每學期的學雜費也要六七萬,而公立幼兒園一個月約二千元。教育選擇的差異直接影響家庭的儲蓄能力。

案例二:月薪16萬元養育兩個孩子

另一位網友分享其家庭狀況,雙薪共16萬元收入,卻要養育兩個孩子。每月固定支出包括保姆學費28,000元、房貸26,200元、孝親費22,000元,光這些項目就達111,500元,還不包含一般生活開支。這個案例清楚顯示,即使月收入達16萬元,在扣除必要支出後,家庭的實際可支配所得仍然有限。

育兒成本的真實面貌

幼兒園階段的費用差異

育兒成本因選擇而異。若選擇一般雙語幼兒園,月費、餐費、接送費、才藝班等,一個月約1萬元是低標。加上孩子吃飯買衣服玩具、看醫生吃益生菌等保健品,一個月5,000元不算多,這樣算下來一個孩子一個月的基本費用約15,000元。

小學階段的支出增加

等孩子上了小學,若父母都需上班,通常需要安親班加補習班,費用一年大概要16萬到20萬元。若是兩個小孩,年支出就達336,000元。

整體育兒開銷統計

根據調查,雙薪家庭平均每月在育兒上的額外開銷可能超過兩萬元。這包括從幼兒園到才藝班、補習班、夏令營等各項支出。

家庭收支的現實困境

月收入8-12萬的家庭狀況

即使月收入約8~12萬元,食衣住行、保險、育兒基礎支出能夠應付,但剩餘空間非常有限。許多月入突破10萬元的家庭,也常被固定支出壓得喘不過氣,生活幾乎沒有剩餘空間。

隱形開銷的影響

有經驗的父母指出,小孩在幼稚園時期無法存錢是很正常的,不要強求,雙方能定存一萬就要偷笑了。這反映出育兒階段的儲蓄困難是普遍現象。

改善財務的建議

開誠布公的財務規劃

專家建議夫妻應該開誠布公討論財務規劃,才能真正找出問題所在。許多雙薪家庭的困境源於缺乏清晰的財務溝通和規劃。

儲蓄率的參考標準

有成功案例顯示,年收入150萬元的家庭能存下40萬元,代表儲蓄率達20%。這表明即使在育兒階段,透過妥善的支出管理,仍有可能達成一定的儲蓄目標。

分門別類的理財方法

專家指出,年收入80至200萬的家庭更需要完善的存錢理財計畫,才能達成財務自由。透過分門別類的自動化儲蓄,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家庭財務。

托育困境的現實

雙薪家庭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托育安排。在夫妻兩人都需上班的情況下,若沒有可以幫忙照顧孩子的家人,就只能選擇多付一筆延托費。公立幼兒園一學期延托費約7,000~12,000元,非營利幼兒園以時數計算,一天延托約120~170元。這些額外費用進一步壓縮了家庭的儲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