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攪拌車如何保持混凝土的流動性

水泥攪拌車(預拌混凝土車)在運輸過程中,必須維持混凝土的流動性,以確保到達工地時仍具備良好的工作性與品質。以下是其主要技術與管理措施:

主要技術手段

  • 持續攪拌:攪拌車在運輸過程中會以低速(通常2~6 RPM)持續旋轉攪拌筒,使混凝土保持運動狀態,防止顆粒沉澱與過早凝結,同時維持均勻性。
  • 獨立水箱設計:攪拌車配有獨立水箱,水與乾料在運輸過程中分開存放,僅在接近澆置地點時才依需求加入,避免過早加水導致混凝土強度下降或流動性失控。
  • 時間管控:根據規範(如ASTM C94),混凝土從拌和完成到澆置應控制在90分鐘內,特殊情況下可添加緩凝劑延長可操作時間。
  • 坍度測試:到達工地後,會進行坍度試驗,確認混凝土仍具備適當的流動性與工作性。

施工與管理要點

  • 運輸路線與時間協調:司機需與拌和廠密切配合,優化運輸路線與澆置時間,避免因等待過久導致混凝土失去流動性或硬化。
  • 避免現場加水:除非經專業人員確認,否則嚴禁在工地現場隨意加水,以免影響混凝土強度與耐久性。
  • 泵送與澆置技巧:澆置時應保持連續性,避免間隔過久產生冷縫;泵送時出口應盡量靠近澆置點,減少材料分離風險。

常見問題與對策

問題 可能原因 對策
流動性不足 運輸時間過長、未持續攪拌 縮短運輸時間、持續低速攪拌
材料分離 攪拌速度不當、泵送不當 調整攪拌速度、優化泵送操作
過早凝結 氣溫過高、未加緩凝劑 添加緩凝劑、避免高溫時段運輸

小結

水泥攪拌車透過機械攪拌、水分控制、時間管理及現場測試等多重措施,有效維持混凝土的流動性與品質。這些技術與管理細節,是確保混凝土結構安全、耐久與施工順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