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紀錄與健康觀察:何時該就醫檢查
寶寶成長的重要階段
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定期的健康檢查對於觀察其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態至關重要。以下是幾個重要的檢查時間點:
- 出生後48小時內:進行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以早發現可能的基因異常。
- 出生後3~5天:進行全面性的檢查,包括新陳代謝和紅血球的檢測。
- 滿月(約1個月):進行第一次兒童預防保健檢查,包括身體診察、餵食狀況與發展診察,並接種B型肝炎疫苗第二劑。
定期健康檢查時間表
國民健康署提供7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分別在以下時間點進行:
- 出生至2個月:首次檢查
- 2個月至4個月:第二次檢查
- 4至10個月:第三次檢查
- 10個月至1.5歲:第四次檢查
- 1.5歲至2歲:第五次檢查
- 2歲至3歲:第六次檢查
- 3歲至未滿7歲:第七次檢查。
檢查內容
每次檢查通常包括以下項目:
- 基本測量:身長、體重、頭圍
- 發展檢測:觀察行為發展
- 心理/行為評估:評估心理狀態
- 理學檢查:全身檢查,包括耳朵、眼睛、心臟等。
家長的角色
家長應定期記錄寶寶的成長狀況,並在檢查前完成《兒童健康手冊》的相關紀錄,以便與醫師討論寶寶的發展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