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與其他類似胎記的鑑別主要在於其成因、外觀及病程不同:
-
血管瘤(嬰兒血管瘤)是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所致的良性血管腫瘤,通常出生後2至3週開始出現,呈鮮紅色(草莓狀)或深層血管瘤呈藍色,會經歷快速增生期(約6-9個月),之後進入緩慢消退期(9-12個月),部分會留下疤痕或皮膚變形。
-
葡萄酒色斑(葡萄酒斑)則是血管擴張性胎記,屬於血管畸形,通常出生時即存在,顏色為暗紅或紫紅色,且不會自行消退,形狀和大小通常固定。
-
蒙古斑為深藍色或灰藍色的色素沉著,非血管性胎記,常見於背部或臀部,通常會隨年齡增長而淡化消失。
-
咖啡牛奶斑是淺棕色的色素斑,與血管瘤無關,通常不會變化或消退。
醫療建議與處理重點:
-
早期診斷與評估:若懷疑是血管瘤,建議出生後一個月內由專科醫師評估,尤其是快速增大、潰瘍、疼痛或位於臉部、眼瞼、呼吸道等功能重要區域的血管瘤。
-
治療黃金期:血管瘤的黃金治療期為出生後3個月內,及早治療可減少後續疤痕、變形及功能障礙。
-
治療方式:
- 藥物治療(如口服β阻斷劑)為首選,能有效控制血管瘤增生。
- 脈衝染料雷射適用於淺表血管瘤,可破壞異常血管,減少紅色外觀,但對深層血管瘤效果有限。
- 手術通常考慮於藥物治療無效、血管瘤體積大或潰瘍嚴重時,或消退期後有明顯疤痕需修復。
-
注意併發症:多發性血管瘤需評估是否伴隨內臟血管瘤(如肝臟),分節型血管瘤易潰瘍及形成疤痕,位於會陰、腹股溝等處的血管瘤因摩擦易糜爛。
-
鑑別診斷:血管瘤與葡萄酒色斑的鑑別主要在於血管瘤有增生期且可能消退,葡萄酒色斑則為固定不退的血管擴張性胎記。
所以,血管瘤是嬰兒常見的血管性腫瘤,需與其他胎記如葡萄酒色斑、蒙古斑等鑑別,並把握早期黃金治療期,透過專科評估及適當治療以降低併發症及外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