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藥的口服、塞劑與針劑三種給藥方式主要差異在於吸收途徑、生物利用度、副作用及使用便利性:

  • 口服安胎藥:多為黃體素類固醇,服用方便,但因經過肝臟首過效應,生物利用度較低,且較容易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腸胃道副作用。

  • 塞劑(陰道塞劑):直接作用於子宮內膜,吸收較口服好,副作用較少,且避免了口服藥的腸胃不適,常建議用於懷孕初期以減少副作用並提高療效。但陰道感染患者不適合使用。

  • 針劑(肌肉注射):使用天然黃體素油性製劑,吸收效果佳,療效確切,價格較低,但注射時較痛且需每日注射,使用不便,且注射部位可能有硬塊或疼痛。

簡單比較如下:

給藥方式 吸收與生物利用度 副作用 使用便利性 適用時期與情況
口服 較低,經肝臟首過效應 頭暈、噁心、嘔吐等腸胃不適較多 最方便,居家服用 懷孕中後期常用,初期副作用較明顯
塞劑 較高,直接作用子宮內膜 副作用較少,避免腸胃不適 需陰道給藥,較口服不便 懷孕初期黃體素不足者首選,副作用較低
針劑 吸收佳,療效確切 注射痛、局部硬塊 需醫療場所注射,不便 初期嚴重黃體素不足或口服塞劑無效時使用

因此,臨床上常根據孕婦的懷孕週數、症狀嚴重度及耐受性選擇給藥方式,初期多用塞劑以減少副作用,後期則多用口服,嚴重或特殊情況則考慮針劑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