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藥與安胎針的成分與使用時機主要差異在於:

  • 安胎針多為黃體素(孕酮)成分,主要用於懷孕初期(前三個月),幫助胚胎穩定著床,預防因黃體素不足導致的先兆性流產。黃體素可透過注射、口服或陰道塞劑補充,注射形式即為安胎針,副作用較少,但因為是油性藥劑,施打時會有不適感。

  • 安胎藥(口服或針劑)多含有抑制子宮收縮的成分,如ritodrine(利托君)等β2受體興奮劑,主要用於懷孕中後期(20週以上),目的是抑制子宮肌肉收縮,延緩早產,增加胎兒肺部成熟度。這類藥物副作用較多,包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且使用時間不宜過長,台灣衛福部正評估其風險。

使用時機差異:

時期 使用目的 主要成分 代表藥物形式 主要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懷孕初期(前三月) 穩定胚胎著床,防止流產 黃體素(孕酮) 安胎針(注射)、口服、陰道塞劑 副作用較少,注射為油性藥劑,施打時不適感
懷孕中後期(20週以上) 抑制子宮收縮,防止早產 β2受體興奮劑(如ritodrine) 口服藥、針劑 心悸、呼吸急促、肺水腫等嚴重副作用,使用時間受限

此外,懷孕超過4個月後,黃體素的重要性降低,安胎藥物重點轉為抑制子宮收縮。安胎藥與安胎針不可混用,且安胎藥副作用較大,需醫師評估使用。

所以,安胎針主要是黃體素補充,適用於懷孕早期防止流產;安胎藥則多為抑制子宮收縮的藥物,適用於懷孕中後期防止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