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鄉在颱風「樺加沙」引發的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災後重建工作正持續進行,但面臨多項挑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持續協調救災與重建,重點包括災民收容安置、交通管制、供水供電恢復及物資調度等。災區河道與地貌已被徹底改變,壩體持續下切且地質鬆軟,存在再度堵水形成新堰塞體的風險,水利署已分階段展開臨時防護工程,計畫年底前完成堤防強化及清疏河道工作。

重建現況方面,花蓮縣政府積極調度重型機具如山貓、怪手、抓斗車等進行清淤作業,約1600戶仍需清理,預計中秋連假前完成第一階段清理。此外,台水與台電也提供受災戶水電費減免措施,協助災民減輕負擔。

重建挑戰包括:

  • 河道地貌變化帶來的持續水災風險,需長期監控與防護。
  • 志工與物資大量湧入,雖展現社會支持力量,但也暴露資源配置不足與管理混亂,需更有效的組織與協調。
  • 災後重建不僅是房屋修復,還需衛生、基礎設施等多面向規劃。
  • 交通管制與重要救災物資優先通行的協調工作仍在進行中,確保救災效率。

整體而言,光復鄉的災後重建是一場跨部門、多階段的長期工程,需兼顧緊急救援與未來防災能力提升,並克服地質環境變化與資源調度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