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的救援與重建需求主要包括緊急搜救、災民撤離與安置、交通恢復、災後重建資金與物資支援等多方面。
2025年7月25日因薇帕颱風豪雨引發上游大規模邊坡崩塌,形成馬太鞍溪堰塞湖,湖面約18公頃,蓄水量最高達約9100萬立方公尺,9月23日因樺加沙颱風豪雨導致堰塞湖溢流,造成花蓮光復鄉及鄰近地區嚴重淹水,造成17人死亡、17人失聯(後續數據有調整,死亡人數約14人,失聯人數約31人),超過5000人撤離,700多人收容。
救援需求包括:
- 緊急搜救與人員撤離: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與國軍派遣數百名官兵進行搜救,並優先搶通主要道路恢復交通。
- 交通恢復:馬太鞍溪橋被洪水沖毀,台9線中斷,交通部要求10月15日前以涵管便橋應急,確保災區交通聯繫。
- 災民安置與物資供應:設立約20處收容所,收容超過700人,開放捐贈物資專戶與多個捐款管道,籌措5億元用於災害援助、緊急醫療及重建。
- 災後重建:包括基礎設施修復(道路、橋梁、學校等)、環境復原及社區重建,需大量資金與人力投入。
此外,專家持續監測堰塞湖水位與壩體穩定性,防止再次溢流,並進行潰壩風險評估以制定後續防災措施。
總體而言,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的救援與重建需求涵蓋緊急救援、交通恢復、災民安置、物資與資金籌措,以及長期基礎設施與環境重建等多重面向,需政府、軍方及民間協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