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皮膚常見的紅疹種類包括新生兒毒性紅斑、脂漏性皮膚炎(搖籃帽)、痱子(汗疹)、尿布疹、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口水疹及新生兒青春痘等。這些紅疹多數屬於良性且可透過日常護理改善,只有少數情況需要醫療介入。
以下是常見紅疹種類與基本照顧方法:
紅疹種類 | 特徵與症狀 | 照顧方法與建議 |
---|---|---|
新生兒毒性紅斑 | 出生後幾天內出現,斑駁紅色斑塊,常見於臉部、軀幹等部位,無害且約一週內自行消退。 | 無需特別治療,保持皮膚清潔乾燥,若持續或惡化需就醫。 |
脂漏性皮膚炎(搖籃帽) | 頭皮出現油膩黃色鱗屑,可能伴隨紅疹。 | 使用溫和洗髮精輕柔清洗,避免抓撓,保持頭皮乾淨。 |
痱子(汗疹) | 由汗腺阻塞引起,表現為透明小顆粒或紅疹,常見於夏季或悶熱環境。 | 保持皮膚乾爽,避免過熱,穿透氣衣物,必要時可用冷敷舒緩。 |
尿布疹 | 尿液或糞便長期刺激造成紅斑、粗糙,有時伴隨水皰或感染。 | 頻繁更換尿布,清潔後使用含氧化鋅軟膏保護皮膚,避免使用爽身粉,若感染需醫療處理。 |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 | 皮膚紅腫、乾燥、脫屑且伴隨搔癢,可能反覆發作。 | 使用無香料保濕劑保持皮膚潤澤,避免搔抓,穿著柔軟棉質衣物,必要時依醫囑使用藥膏,避免誘發食物。 |
口水疹 | 口水刺激皮膚,常見於嘴周圍紅疹。 | 維持口周清潔乾燥,避免過度擦拭造成刺激。 |
新生兒青春痘 | 臉部出現白頭粉刺,無紅腫疼痛。 | 正常清潔即可,無需治療。 |
日常照顧重點:
- 使用溫和、無香料的清潔用品,避免刺激皮膚。
- 保持皮膚乾燥與清潔,避免悶熱。
- 選擇柔軟、透氣的衣物,減少摩擦。
- 避免過度使用藥物,尤其是類固醇藥膏,應遵醫囑使用。
- 觀察紅疹變化,若紅疹持續不退、惡化或伴隨發燒等症狀,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以上資訊綜合自多個育兒與皮膚護理專業來源,提供新手父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