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紅斑(新生兒毒性紅斑,ETN)是一種常見且良性的皮膚病變,主要發生在出生後數天內,特徵為紅色斑塊、丘疹、水泡甚至膿皰,通常分布於臉部、軀幹及四肢,手腳掌較少受累,且多在一至三週內自行消退,不需特別治療。

在臨床上,毒性紅斑需與其他新生兒皮膚問題做鑑別,主要包括:

皮膚問題 特徵描述 與毒性紅斑的鑑別重點
毒性紅斑 紅色斑塊、丘疹、水泡或膿皰,無明顯症狀,常見於臉部、軀幹,1-3週內消退 無癢感,良性自限,無全身症狀
粟粒疹 臉部出現白色小丘疹,針頭大小,含角化物質,約一週內消退 白色小丘疹,無紅斑或水泡,主要在臉部
新生兒痤瘡 類似青春痘的紅色丘疹或膿皰,常見於頭部和臉部 多為紅色丘疹,無水泡,可能持續較久
米莉亞 白色小囊腫,常見於臉部 無紅斑或炎症,囊腫為閉合性,無水泡
膿皰瘡 細菌感染引起,膿皰多且可能擴散,需抗生素治療 有感染跡象(紅腫、疼痛、發熱),需積極治療
痱子及汗疹 紅色丘疹或小水泡,因排汗不良引起,常見於皮膚皺摺處 伴有搔癢感,水泡多為結晶性汗疹,與毒性紅斑分布不同

鑑別診斷的重點在於觀察皮疹的形態、分布、伴隨症狀(如癢感、發熱、全身狀況)及病程。毒性紅斑通常無全身症狀,且為自限性;若新生兒有食慾不振、活動力下降或皮膚感染跡象,則需考慮其他診斷並進一步檢查。

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評估,通常不需特殊檢查,除非懷疑感染或其他皮膚病,可能會進行皮膚切片或驗血以排除其他疾病。

總結來說,毒性紅斑與其他新生兒皮膚問題的鑑別,關鍵在於皮疹的形態(紅斑、丘疹、水泡)、分布(臉部、軀幹、四肢)、病程(自限性)及有無全身症狀,並結合臨床評估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