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班日常生活禮儀與規律作息的培養,重點在於從基本禮貌用語開始,建立家庭及學校規則,並透過穩定且有秩序的作息安排,幫助孩子適應團體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
具體做法包括:
-
生活禮儀的培養:從教導孩子使用「請、謝謝、對不起」等有禮貌的句子開始,家長與老師應在日常對話中不斷強化這些用語,並在孩子忘記時溫和提醒,讓禮貌成為習慣。同時,建立明確的家庭規則,讓孩子知道行為界限與期待。
-
基本生活習慣的養成:幼幼班孩子剛進入團體生活,需學習自我照顧(如整理玩具、書包)、餐飲禮儀、排隊、主動向老師同學道別、使用物品前詢問等,這些都是培養整潔與獨立性的關鍵。
-
規律作息的安排:幼幼班孩子多為首次進入學校環境,透過固定的起床、用餐、午休與睡覺時間,建立穩定的生活節奏,提供安全感與秩序感,有助於情緒穩定與正向校園經驗。老師會根據孩子需求調整團體活動與自由探索時間的比例,讓動靜活動平衡,促進身心發展。
-
蒙特梭利日常生活教育:透過慢示範、分步教學,讓孩子學習搬椅子、照顧環境(如植物、動物)、個人衛生等生活技能,並以身作則,讓孩子模仿老師的行為,逐步建立生活自理能力與環境責任感。
所以,幼幼班的生活禮儀與規律作息培養,是一個從語言禮貌、生活習慣到作息安排的系統性過程,透過家庭與學校的合作,並配合適齡的教學方法,幫助孩子順利適應集體生活並發展良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