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對「沒錢別生小孩」的議題有明顯分歧,討論熱烈且反映出不同世代與價值觀的碰撞。

支持「沒錢別生小孩」的觀點認為,經濟能力不足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生活品質與教育資源,甚至造成階級複製與貧困循環,讓孩子未來更難翻身。這派網友強調,養育孩子需要穩定的經濟基礎,否則孩子可能會被迫半工半讀,生活困苦,甚至失去享受童年與發展興趣的機會。有人直言「月收7萬養什麼小孩」、「沒錢硬要生是自私」,認為這樣的決定不負責任且對孩子不公平。

反對此觀點的網友則認為,生育不應該只用金錢衡量,愛與陪伴同樣重要。有人指出「窮養也是一種養育方式」,且不同地區生活成本差異大,年薪未破百萬也能養育孩子。這派認為生孩子是個人選擇,外人不應過度干涉,且現代年輕人注重生活品質與個人自由,生育與否不應被簡化為經濟條件的問題。

此外,有分析指出,年輕人不願生小孩的原因不僅是沒錢,還包括工時長、房價高、生活壓力大,以及擔心生育會影響個人生活品質。這反映出現代社會對個人自由與生活質量的重視。

最後,有觀點從子女角度出發,指出「沒錢別生」背後其實是孩子對未被滿足需求的表達,反映出社會比較與期待帶來的壓力,讓父母與子女間產生矛盾與心碎。

綜合來看,網路社群對「沒錢別生小孩」的討論呈現兩極化:一方強調經濟基礎的重要性與現實困境,另一方則強調愛與陪伴的價值,以及尊重個人選擇與多元生活方式。這反映出台灣社會在生育觀念上的複雜性與世代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