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體溫判斷的常見誤區包括:

  • 誤用測量部位與工具:新生兒體溫以肛溫最接近體內中心溫度,較準確;但許多家長誤用額溫、背溫或耳溫槍,這些測量方式易受環境影響且耳溫槍不適用3個月以下嬰兒,容易導致誤判。

  • 忽略測量前的狀態影響:剛洗澡、哭鬧後立即量體溫,可能因外在因素使體溫偏高,造成誤判發燒。

  • 未注意體溫計清潔與準備:體溫計未消毒或未甩至適當溫度,可能影響測量準確度,甚至傷害寶寶。

  • 誤解正常體溫範圍:不同測量部位有不同正常範圍,如肛溫正常約36.5~37.5°C,腋溫約36.6~37.5°C,背溫約35~37°C,未依據部位判斷可能誤認為發燒。

注意事項包括:

  • 優先使用肛溫測量,除非肛門有特殊狀況(如腹瀉、瘜肉),才改用腋溫。

  • 測量時保持寶寶安靜且環境適宜,避免剛洗澡或哭鬧後立即測量。

  • 體溫計使用前後需清潔消毒,並確認功能正常。

  • 避免使用耳溫槍於3個月以下嬰兒,因耳道結構不適合,易測量不準且造成不適。

  • 定期監測體溫,尤其在寶寶有發燒症狀(如臉紅、四肢冰冷、發抖)時應隨時測量。

所以,正確判斷新生兒體溫需選擇合適測量部位與工具,注意測量時機與環境,並理解不同部位的正常溫度範圍,避免常見誤區造成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