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夫妻共同帳戶涉及的法律與稅務問題主要包括夫妻財產制的規定及贈與稅的適用。
法律面:夫妻財產制與債務責任
- 夫妻財產制分為三種:法定財產制、共同財產制與分別財產制。
- 依民法第1034條,若採共同財產制,夫妻婚前或婚後所負債務,債權人可向夫妻共同財產及各自特有財產請求清償。也就是說,夫妻共同帳戶中的資金屬於共同財產,債權人可主張清償。
- 若採法定財產制,夫妻各自負責自己的債務,彼此不負清償義務。
稅務面:夫妻間贈與稅問題
- 夫妻間贈與現金通常免徵贈與稅,但贈與不動產(如房地產)則需繳納契稅,且可能涉及土地增值稅及未來交易所得稅的計算。
- 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規定,若被繼承人死亡前兩年內贈與配偶的財產,該贈與視為遺產,併入遺產稅計算。
- 夫妻共同帳戶中資金若涉及贈與,需注意是否超過贈與稅免稅額,避免被課稅。
實務建議
- 夫妻共同帳戶的資金一般視為夫妻共同財產,管理與使用權通常由夫妻雙方共同決定,但在債務清償上,若採共同財產制,該帳戶資金可能被債權人主張。
- 贈與現金給配偶免稅,但贈與不動產需注意相關稅負,建議在進行資產移轉前諮詢專業稅務或法律顧問,以合法規避不必要的稅負。
所以,夫妻共同帳戶在法律上屬於共同財產,債務清償時可能被動用;在稅務上,現金贈與配偶免稅,但不動產贈與則需繳納相關稅費,且贈與時點與方式會影響後續稅務負擔。建議夫妻雙方依自身財產制選擇及資產類型,謹慎規劃帳戶使用與贈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