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與雙方家庭協商合理的嫁妝與聘金,關鍵在於坦誠溝通與尊重雙方習俗與經濟能力。雙方應在提親階段正式且明確地討論聘金是否收取、金額大小、是否包含其他禮品(如喜餅、金飾、壓桌錢等),以及聘金的呈現方式(現金、紅包袋或象徵性方式)。
具體協商建議包括:
-
確認聘金種類與金額:了解是否收取大聘、小聘,並明確金額。台灣聘金行情大聘約36萬至66萬元,小聘約10萬至12萬元不等,但金額應依男方經濟能力與雙方共識調整,避免因面子問題訂出過高金額。
-
尊重雙方習俗差異:北部習俗較正式且金額較高,南部則較含蓄且彈性大。雙方應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與期望,避免誤會。
-
明確表達與避免模糊態度:雙方應清楚表達對聘金與嫁妝的看法,避免「意思意思」的模糊態度,並事先與父母溝通,了解其期望或特殊要求。
-
協商方式建議:若雙方家庭對聘金有不同看法,可考慮以下方案:
- 雙方擺場面,儀式後各自退回聘金。
- 聘金交由新人存入共同帳戶。
- 談定新人能負擔的合理數字,視為孝親費或禮金。
-
婚前溝通重要性:雙方家庭應有機會彼此認識,討論婚禮形式、禮俗、婚期、費用分擔等,達成大原則共識,避免日後爭議。
所以,協商聘金與嫁妝的核心是尊重、誠實溝通與經濟合理性,雙方家庭應以和諧為目標,避免攀比與壓力,讓婚禮既符合傳統又能適應現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