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安親班主要是指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設立的「課後照顧服務中心」,以提供小學生課後生活照顧為主,並輔以課業輔導和多元活動,強調兒童的生活照顧與安全。而課後班(或稱國小課後照顧班)則多指學校內部或委託外部機構提供的課後托育服務,屬於公共服務,目的是協助家長照顧孩子,並提供學習輔導。
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
項目 | 安親班 | 課後班(國小課後照顧班) |
---|---|---|
法規依據 |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同上,教育部相關規範 |
性質 | 民間經營,結合托育與補習的全包式服務 | 公立學校內或委外的課後托育公共服務 |
服務內容 | 生活照顧為主,兼顧課業輔導與活動 | 生活照顧與學習輔導,較偏向托育與課後照顧 |
招收對象 | 主要為7至12歲小學生 | 小學生,通常在就讀學校內提供 |
師資條件 | 需具教保員或教師資格,並完成專業訓練 | 由學校教師或委託機構專業人員執行 |
收費與經費 | 民間收費,價格較彈性 | 多由政府補助,收費較低 |
時間長度 | 時間較長,通常包含用餐 | 課後至晚間,依學校規定 |
簡言之,安親班偏向民間經營的課後生活照顧與輔導機構,強調兒童安全與生活照顧,時間較長且包含用餐服務;而課後班則是學校提供或委外的公共課後托育服務,收費較低,主要協助家長照顧孩子並提供學習輔導。
此外,安親班在師資聘用和設置空間上有較嚴格的規範,保障兒童安全,而補習班則較偏重短期學科教學,不涉及課後照顧。家長在選擇時應注意安親班的合法性及服務內容,避免混淆補習班與安親班的差異,確保孩子的安全與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