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刀後皮膚脫屑主要是因為手術部位局部代謝旺盛,皮膚進行汰舊換新,通常會持續一到兩週後自行改善,屬於正常的皮膚修復過程。照護上,手術後傷口若無感染,建議使用凡士林或石蠟類保濕劑覆蓋,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藥膏以免引起過敏或接觸性皮膚炎。

放射線治療引起的皮膚脫屑則屬於放射線皮膚反應的一部分,通常在治療開始3-4週出現皮膚紅、熱、癢,5-6週開始乾性或濕性脫屑,並可能伴隨色素沉著,這是放射線對皮膚造成的炎症及細胞損傷反應。放射線皮膚反應的照護重點包括避免摩擦、穿著寬鬆棉質衣物、使用中性肥皂輕柔清洗、保持皮膚乾燥及避免搔抓,並且注意不要擦掉治療部位的標記。

兩者異同點如下:

項目 開刀後皮膚脫屑 放射線治療皮膚脫屑
成因 手術後局部代謝旺盛,皮膚自然更新 放射線引起皮膚細胞損傷與炎症反應
時間 約1-2週內自行改善 治療3-6週內出現,可能持續更久
皮膚反應 脫屑為主,無明顯發紅或疼痛 皮膚紅、熱、癢、乾濕性脫屑、色素沉著等多樣反應
照護重點 保濕、防感染,避免抗生素藥膏過度使用 避免摩擦、穿寬鬆衣物、輕柔清洗、保持皮膚乾燥
恢復情況 多數自行恢復 需持續觀察,嚴重者可能有晚期皮膚變化

所以,開刀後脫屑是正常的皮膚代謝現象,照護較簡單;放射線治療皮膚脫屑則是因放射線損傷造成的炎症反應,照護需更謹慎且持續監控皮膚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