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光譜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種神經發展性障礙,主要影響個體的社交溝通與互動能力,並伴隨狹窄、重複的行為或興趣。其症狀通常在幼兒3歲前出現,且表現多樣,嚴重程度不一。

ASD的定義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於2013年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將過去的自閉症(Autistic disorder)、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disorder)、兒童期崩解症(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CDD)及未分類的廣泛性發展障礙(PDD-NOS)等亞型整合為一個光譜,強調症狀的連續性與多樣性。

根據DSM-5,ASD的診斷標準包含兩大核心症狀:

  1. 社交溝通及社會互動的缺損

    • 在多種情境中持續存在社交互動困難,如缺乏適當的眼神接觸、情感分享困難、理解及回應他人情感的障礙。
    • 語言及非語言溝通能力受限,可能表現為語言遲緩、刻板語言使用、對非語言訊息理解困難等。
  2. 侷限且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

    • 包括刻板動作、對環境刺激過度或不足反應、對特定興趣的強烈執著等。

過去臨床上曾依症狀表現將ASD分為不同類型,如:

  • 疏離型:避免眼神及身體接觸,有語言及非語言溝通障礙,對刺激反應異常。
  • 被動型:可被動接受社會接觸,但語言發展異常,常有刻板語言或動作。
  • 主動但怪異型:主動尋求社交,但方式不尋常。

不過,DSM-5已不再區分這些亞型,而是以光譜概念涵蓋所有自閉症類群障礙,強調每個個案在語言能力、智能狀況及影響程度上的差異。

所以,ASD是一種涵蓋多種症狀表現的神經發展障礙,核心在於社交溝通困難與重複行為,診斷上採用光譜概念,強調個體差異與症狀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