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階段(復發期)與循序漸進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行為改變的過程中,因為改變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歷多個階段,包含準備期、行動期、維持期,甚至可能出現退回(復發)階段,這是改變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需要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持續推動改變並防止復發。
具體來說:
-
退回階段(復發期)是指在行為改變過程中,個體可能因動機漂流、低自我效能、缺乏社會支持等因素,暫時回到原有的行為模式。這並非失敗,而是改變過程中的一部分,透過認識復發的原因,並加強刺激控制、獎酬管理、助人關係等策略,可以幫助個體重新進入行動期,持續改變。
-
循序漸進的重要性在於改變行為需要逐步建立動機、學習技巧、改變態度,並在維持期持續運用這些技巧以防止復發。循序漸進的過程能讓個體在每個階段都能穩固改變成果,避免因壓力或困難而退回到舊有行為。
此外,心理學中退化(退回)是一種防衛機制,當個體面臨巨大壓力時,可能會表現出較幼稚的行為以尋求安全感,但這種退回行為通常不利於問題解決,反而可能降低適應能力,因此在行為改變中,更需透過循序漸進的策略來穩定心理狀態,避免退回。
所以,退回階段是行為改變過程中常見且正常的階段,理解並接受這一點,配合循序漸進的改變策略,能有效促進持續的行為改變與心理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