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小馬桶的引導步驟與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重點:

  1. 準備與適應
    先準備一個專屬於孩子的小馬桶,放在固定的廁所位置,讓孩子穿著褲子時可以坐上去玩耍,與小馬桶建立正面關係,避免強迫坐馬桶造成抗拒感。

  2. 建立溝通默契與表達便意
    教孩子用固定的詞語(如「尿尿」、「噓噓」)來表達想上廁所的感覺,幫助孩子和家長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

  3. 觀察與掌握排尿時間
    觀察孩子的尿尿時間規律,例如飯後半小時或喝水後約兩小時,定時提醒並主動帶孩子去小馬桶坐一坐,即使沒有尿出來也沒關係,讓孩子習慣坐馬桶。

  4. 示範與陪伴
    父母或兄弟姊妹示範如何使用馬桶,包括脫褲子、坐姿、沖水和洗手,並在孩子練習時陪伴聊天、唱歌,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學習意願。

  5. 定時定點練習
    安排每天固定時間、固定地點使用小馬桶,培養良好的如廁習慣,逐步過渡到使用一般馬桶。

  6. 鼓勵與正向回饋
    對孩子每次成功使用小馬桶給予鼓勵和讚美,增強自信心,讓孩子願意持續嘗試。

  7. 教導穿脫褲子與衛生習慣
    教孩子如何自己脫褲子、穿褲子,並養成上完廁所後洗手的習慣,培養自理能力。

這些步驟需要家長耐心配合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發展,循序漸進地引導,避免強迫,讓孩子在愉快的環境中學會使用小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