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皮膚色素發育隨年齡變化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多樣性,主要表現在色素沉著的形成、變化及可能的消退。

  1. 新生兒期至嬰兒期,皮膚色素沉著尚未完全發育,部分特殊疾病如色素失調症會在出生至六個月內出現皮膚發炎及水泡,隨後進入疣狀期,皮膚角質增生及表皮肥厚,並在六個月後進入色素沉著期,沿著胚胎期皮膚生長軌跡(Blaschko’s line)出現條紋或螺旋狀色素沉著,這種色素沉著可能持續至成年,4-5歲起色素會逐漸消退,青春期時多數患者色素消褪。

  2. 一般嬰兒皮膚上的色素沉著(如胎記)多因黑色素細胞的增生或血管異常所致,常見胎記包括咖啡牛奶斑(淡咖啡色,扁平,通常不會隨時間消失)、鮭魚色斑(血管擴張造成,通常1-2歲會淡化消失)、葡萄酒色斑(深紅或紫色,不會自行消失且會隨年齡加深)等。

  3. 某些色素異常如LWNH(線狀色素過度沉著症)在出生或出生後不久即出現黑色漩渦狀條紋,分布於軀幹及四肢,這些色素沉著有時會隨年齡增長而部分消失,但多數終身存在。此症狀與基底層色素沉著增加及黑色素細胞突出有關。

所以,嬰兒皮膚色素的發育與年齡密切相關,部分色素沉著會隨成長逐漸淡化或消失,而部分則可能持續存在甚至加深,具體情況依色素異常的種類和病理機制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