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童話透過象徵與隱喻,反映兒童內心的心理發展與情感需求,幫助他們理解自我與外在世界,調節情緒,並滿足潛意識的願望與恐懼。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像是小仙女、壞巫婆、大野狼等,象徵兒童內心的不同情感與衝突,讓兒童能在安全的想像空間中探索和調和這些內在矛盾,促進心理成熟與情感發展。

具體來說,不同童話對應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心理需求,例如《漢斯與葛麗特》反映幼年期的心理活動,《睡美人》涉及青春期的困惑與震驚,《傑克與豌豆》則表現青春期男孩的成長過程。此外,童話故事的想像力和借代特質,符合幼兒遊戲精神,有助於他們透過故事學習道德、社會規範及人際互動,並透過潛意識的想像釋放恐懼與渴望,促進心理健康。

因此,經典童話不僅是娛樂,更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工具,能激發情感資源,幫助兒童面對內心困擾,並在成長過程中理解親情、愛情及社會關係。家長和教育者在運用童話時,也應注意故事內容與現代價值觀的契合,適當引導兒童理解故事的深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