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手腳感知發展與抓握能力是密切相關且逐步成熟的過程,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與重點:
-
觸覺感知發展:嬰兒透過觸覺感知周圍環境,這是他們建立安全感、認知物體特徵(如形狀、大小、重量、材質)以及促進情緒穩定的重要基礎。充足的觸覺刺激有助於手眼協調和精細動作的發展,進而提升抓握能力。
-
抓握能力的里程碑:
- 0-2個月:抓握主要是反射動作,嬰兒能緊握物體,這有助於鍛鍊手部肌肉和懸吊身體的能力。此時手掌多半張開,開始注意自己的手。
- 3個月:開始能主動握住放在手心的物品。
- 4-5個月:能逐漸控制手腳,喜歡撥弄和踢蹬玩具,兩手可以各自抓握物品且不易掉落。
- 6個月:喜歡用手掌抓握物品,會嘗試揮擊和抓取,但動作尚不精確,喜歡把物品放入口中探索。
- 9-10個月:開始使用拇指與食指的「夾持」技巧來撿拾小物品,手部精細動作顯著提升。
-
手腳協調與動作控制:隨著感知能力提升,嬰兒會更有意識地伸手抓取目標物,並透過視覺追蹤移動物體,這不僅促進手眼協調,也增強了精細動作的靈活性。此外,9個月左右的嬰兒開始嘗試站立,手部動作也更有目的性,如指認物品,這有助於認知和社交互動。
所以,嬰兒的手腳感知發展與抓握能力是從反射性抓握逐步轉變為有意識的精細動作,這一過程依賴觸覺刺激、手眼協調以及肌肉控制的逐漸成熟,對認知、情緒和社交能力的發展均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