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寵溺與孩子耍賴行為有密切關聯。當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無限包容,或因不忍心拒絕、怕麻煩而縱容孩子時,容易造成孩子形成「有求必應」的期待,進而出現耍賴、任性、不講理的行為。此外,若家中有隔代教養,祖父母過度寵孫且干涉父母管教,也會讓孩子利用耍賴來達成目的,影響父母的教養權威。
針對這種情況,調整方法包括:
- 父母需設立明確界限與規矩,避免無限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學習尊重規則和等待。
- 情緒陪伴與安撫:當孩子耍賴時,父母應表達愛與陪伴,但同時堅持自己的限制,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後,才有可能接受規範。
- 一致性教養:父母與其他照顧者(如祖父母)需達成共識,避免因不同標準而讓孩子混淆,進而利用矛盾耍賴。
- 耐心重複練習:孩子的情緒調節與行為改變需要時間,父母要有耐心,反覆引導孩子理解「不」的界限不是世界末日。
所以,父母寵溺若無節制,容易助長孩子耍賴行為;透過明確規範、情緒支持與一致性教養,可以有效調整孩子的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