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平衡孩子的螢幕時間與親子互動,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 設定明確的使用規則與時間限制,例如劃分每日螢幕使用時段,並依用途區分娛樂、學習及親子共創時間,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 將螢幕時間轉化為有意義的學習與創造活動,如結合數位與實體創作(例如用AI設計傳統窗花),促進孩子的創造力與跨界能力,並將部分螢幕時間納入親子互動。

  • 以身作則,限制家長自身的螢幕使用,在家庭活動中避免使用手機,幫助孩子更容易接受規範。

  • 增加非螢幕的親子互動活動,如共讀繪本、玩拼圖或積木、一起畫畫和講故事,這些活動有助於延長孩子的注意力、促進情緒發展及強化親子關係。

  • 利用科技工具輔助管理,例如設定定時器或使用家長監控軟體,確保螢幕時間不過度且符合規劃。

綜合來看,家長應以「彩虹管理法」合理分配螢幕時間,將娛樂、學習與親子共創三者平衡,並注重螢幕使用後的創造力延伸與親子深度陪伴,才能有效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與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