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在中醫中是一種民間俗稱,主要指孕婦在孕期因體內「熱毒」或「火氣」積聚而引發的皮膚紅疹、搔癢、紅腫、長痘等症狀。這種現象常見於孕婦懷孕期間,伴隨可能有尿黃、便祕、脹氣等腸胃不適,屬於體內燥熱、氣血失調的表現。
從中醫理論來看,胎毒的形成主要因為:
- 孕婦為了胎兒積極補充營養,導致身體燥熱上火,而孕期女性體質偏陰虛,造成「外熱內冷」的氣血不和,皮膚因而出現過敏反應。
- 胎毒本質屬於「熱毒」或「溼毒」,有時伴隨體內濕氣重,導致身體沉重、流出組織液等症狀。
- 代謝產物無法順利排出,火氣淤積於體內,尤其在飲食不節制、情緒波動大、作息不正常(如熬夜)時更易形成胎毒。
中醫治療胎毒多以清熱解毒、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為主,並強調調整孕婦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避免過度進補和辛辣燥熱食物,以減輕皮膚紅疹和搔癢症狀。
所以,孕期皮膚紅疹在中醫觀點下多與胎毒(熱毒、火氣積聚)有關,屬於孕婦體內燥熱失調的外在表現,需透過調理體質和生活方式來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