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排便發展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胎便階段(出生後1-2天)
    剛出生的新生兒會排出稱為「胎便」的糞便,顏色多為墨綠色或黑色,質地糊狀且黏稠。這是因為胎便是寶寶在母體內時吞入的羊水、胎脂、胎毛及腸道分泌物的混合物,積存在腸道中形成的。

  2. 過渡便階段(出生後2-4天)
    新生兒腸胃開始蠕動,胎便逐漸被排出,並開始喝母乳或配方奶,糞便顏色會由墨綠或黑色轉為棕色或黃色,質地較胎便水狀且黏稠度降低。這種大便稱為「過渡便」,有時看起來像腹瀉,但其實是正常現象。

  3. 正常嬰兒便階段(出生後1週至數週)
    隨著寶寶持續喝奶,排便逐漸變成稀稀糊糊的黃色或黃褐色,質地較軟且黏稠,顏色可能有些變化(如綠色),但只要寶寶排便舒適、體重正常增加,便便次數和形狀的變化不必過度擔心。

  4. 副食品階段(約6個月起)
    當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排便的頻率、顏色和形狀會有較大變化,可能出現便秘或腹瀉的情況,家長可透過觀察便便來判斷寶寶的消化狀況和健康。

所以,寶寶從出生後的墨綠黑色胎便,經過過渡便階段,逐漸發展成為正常的黃色稀糊狀便便,這是寶寶腸胃功能逐步成熟的自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