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藥併用對胎兒及孕婦健康的潛在影響
中西藥併用在台灣相當常見,但對於孕婦及胎兒而言,潛在風險與注意事項需特別謹慎評估。以下整理相關資訊,協助孕婦及醫療人員做出更安全的用藥決策。
中西藥併用的基本原則
- 專業評估必要:無論中藥或西藥,孕婦用藥前都應經醫師評估,不可自行服用或併用。
- 交互作用風險:中西藥可能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藥效或增加副作用,對胎兒及孕婦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 特殊族群謹慎: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屬於用藥高風險族群,用藥需格外小心。
常見風險與案例
- 中藥安全性不一:部分中藥材藥性強或有毒性,可能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即使對母體無害,仍可能透過胎盤影響胎兒。
- 西藥禁忌:某些西藥(如Mefenamic acid、Diphenhydramine、四環素、氯黴素、Diazepam等)明確不建議孕婦使用,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或其他不良後果。
- 交互作用案例:例如抗凝血劑(如Warfarin)與某些中藥併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抗病毒藥物(如Molnupiravir)不建議孕期使用,而Paxlovid雖較適合,但仍有諸多禁忌與交互作用需注意。
- 中藥與西藥併用:如「清冠一號」等中藥,雖有助改善症狀,但建議不要與西藥併用,以避免未知風險。
對胎兒及新生兒的潛在影響
- 早產風險:孕婦感染或發燒未妥善控制,可能提高早產機率,需密切監測。
- 出生體重影響:新生兒體重受多因素影響,包括懷孕週數、孕婦年齡、用藥史等,但特定中西藥是否直接影響,仍需更多研究證實。
- 發育異常:部分藥物可能透過胎盤影響胎兒器官發育,導致先天缺陷或其他長期健康問題。
用藥建議與注意事項
- 主動告知用藥史:孕婦應主動告知醫師目前服用的中西藥物,包括保健品與偏方。
- 避免自行用藥:勿輕信偏方或未經醫師處方的中藥,即使是常見藥材也可能因劑量、配伍不同而產生風險。
- 定期產檢與監測:用藥期間應加強產檢,密切觀察胎兒發育狀況。
- 醫師主導用藥決策:用藥與否、劑量調整、是否需停藥等,均應由專業醫師評估後決定。
小結
中西藥併用對孕婦及胎兒的潛在影響複雜且多元,既有交互作用風險,也有個別藥物的禁忌。孕婦用藥務必謹慎,所有藥物(包括中藥、西藥、保健品)均需經醫師評估,並避免自行併用,以確保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