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疹與病毒疹在傳染性及防護上有明顯差異,以下整理重點:
傳染性差異
- 玫瑰疹由人類皰疹病毒6型與7型(HHV-6、HHV-7)引起,具有傳染性,且在發燒及出疹前就具傳染力,出疹後傳染力逐漸降低。病毒主要藏於成人唾液中,透過口水飛沫傳播,病毒可經由嬰兒口腔、鼻腔及結膜黏膜入侵。玫瑰疹的潛伏期約1至2週。
- 病毒疹則是多種病毒感染後出現的皮疹,皮疹本身不具傳染力,且通常伴隨明顯的感冒症狀(如咳嗽、流鼻水)。
疹子型態差異
- 玫瑰疹的疹子呈現一小片一小片不規則的紅疹,呈玫瑰色。
- 病毒疹則是小粒狀分散的疹子。
防護建議
- 由於玫瑰疹具有傳染性,尤其在家中有多名幼兒時,應加強防護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 防護重點包括避免嬰幼兒接觸成人唾液及飛沫,勤洗手,避免共用餐具及玩具,並注意環境清潔。
- 玫瑰疹多發於春秋季節,照顧者應特別留意這段時間的防護。
- 病毒疹因皮疹不具傳染性,主要是針對原病毒感染進行對症治療及隔離感冒症狀患者即可。
所以,玫瑰疹具有較高的傳染性,主要透過飛沫與唾液傳播,需加強防護;病毒疹則皮疹不具傳染力,防護重點在控制原病毒感染。家長及照護者應根據不同疹型採取適當防護措施,避免病毒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