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配合早療與幼兒園教育安排的關鍵在於積極參與與溝通協調,具體做法包括:

  • 親子互動與家庭參與:早療強調親子間的互動,家長從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透過餵奶、洗澡、遊戲等活動,促進孩子的情緒、行為及整體發展。家長的投入會大幅提升早療成效,因為孩子的心理世界是透過與父母的互動建構的。

  • 提供完整早療資料給幼兒園老師:家長應將孩子在早療階段的評估報告、治療目標及相關證明文件提供給幼兒園,協助老師了解孩子的能力現況,並納入個別化教育計畫(IEP)中。

  • 與老師共同討論教育目標:家長可分享孩子在家中遇到的困難,並與老師比對學校表現,針對認知、溝通、動作、社會情緒、生活自理、感官知覺等面向,設定優先學習目標,促進孩子在家與學校的學習連貫性。

  • 同步配合早療課程目標:若孩子在校外接受早療,家長應將治療師的建議目標與老師分享,讓幼兒園教育與早療訓練方向一致,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 持續關注孩子發展狀況:透過早療評估,家長能掌握孩子在認知、感官、語言、動作等方面的發展狀態,並及早安排改善計畫,避免發展遲緩影響學習與生活適應。

所以,家長在早療與幼兒園教育的配合上,應以積極參與、資訊共享、目標協調為核心,透過親子互動與與教育團隊的合作,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與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