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地區的地震成因與地質背景主要與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碰撞有關,並受到區域地質結構與土壤條件的影響。

  • 地震成因:台南地區的地震多由於菲律賓海板塊向歐亞大陸板塊擠壓碰撞所引發,這種板塊運動造成斷層活動,進而產生地震。例如,2025年初台南東山區發生的兩起極淺層地震(規模5.7與4.8),即屬於此類板塊碰撞引起的地震。而2016年美濃地震(規模6.6)震央位於高雄美濃區,但台南新化區震度達7級,顯示斷層破裂波向台南方向延伸,造成嚴重震害。

  • 地質背景:台南位於嘉南平原,地層多為沖積層,土質鬆軟,容易放大地震波的振幅,導致震動時間延長,這種「場址效應」使得台南地區震害較為嚴重。此外,台南台地周圍的土壤液化現象多發生在台地的西北方及東北方,如安南區、北區、中西區、新市區及新化區等地,這些地區因土壤條件特殊,地震時易發生液化,造成結構物損害。

  • 地震與地層關係:不同區域的地層條件影響地震震害的類型與程度。例如,台南台地東南角及東方的結構物震損較多,而土壤液化則多集中在台地的西北及東北方。這反映出地質環境與地震災害之間的密切關聯。

綜合來看,台南地區的地震成因主要是板塊擠壓引發斷層活動,地質背景則以沖積層為主,土壤鬆軟且存在液化潛勢,這些因素共同影響地震波的傳播與震害分布,造成台南地區在地震中災情較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