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源深度與震度感受的關係主要體現在震源深度越淺,地表感受到的震度通常越強烈,破壞力也越大。這是因為淺層地震的能量釋放距離地表較近,震動傳遞損失較少,導致地表震動明顯;相反地,深層地震的震源離地表較遠,能量在傳遞過程中衰減較多,對地表的影響較小。
根據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可分為四類:
- 極淺層地震:震源深度0~30公里,對地表破壞力最大,常造成嚴重災害,例如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震源深度約8公里,造成嚴重損害。
- 淺層地震:震源深度30~70公里,破壞力仍較大,但通常比極淺層地震稍弱。
- 中層地震:震源深度70~300公里,震動傳遞至地表時能量衰減較多,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災害。
- 深層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公里,雖然規模可能很大,但因震源距離地表遠,對地表的破壞力通常較小。
簡言之,震源越淺,震度感受越強烈,破壞力越大;震源越深,地表感受到的震度越弱,破壞力越小。